淡江大學建築系與宜蘭縣立岳明國民中小學共同合作,結合國小五年級專題課程的環境學習教案,配合暑期參與式設計工作坊的舉辦,讓大學生與小學生共同設計、建造環境空間裝置,一方面帶領大學生進行設計建造(designbuild)的實作學習,同時引發國小孩童對於校園環境、身體感知與肢體探索間的協調整合發展。
構築,乃是將建築材料透過結構的詩意組裝,來形成具有美學性、公共性與社會性的環境空間創作。淡江大學建築系與宜蘭縣立岳明國民中小學共同合作舉辦為期兩週的構築實作工作坊。這場與小學師生共同思考教學與設計實踐的過程,是充滿了各種設計討論與觀念協調的過程。如何有效地將不同意見轉化成設計上的活力與機會,是需要小學端與大學端師生們秉持「做中學」的教學研究與實踐精神,針對雙邊之教案進一連串密切的討論、執行與修訂的學習過程。
在課程安排上,如何讓學生學習換位思考,去理解孩童使用環境的感知與想像,以及去認識小學老師們的課程規劃與教學的方法,是一個多向度的學習歷程。對大學生而言,面對陌生的服務對象與實作設計方法,亦是一個邊做邊學的實驗與學習旅程。而完成後的校園空間裝置,同樣也將考驗岳明國中小的師生們,如何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讓校園內的活動與遊戲,也能成為是學習場域與教學活動中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