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作營旨在強化 Grasshopper 參數化建模能力,奠定進階設計課程與數位製造技術的基礎。課程內容涵蓋基本參數建模複習、Branch 資料結構精修、Mesh 幾何操作與Kangaroo力學模擬建模邏輯,並延伸至參數化 Mesh 應用於 3D 列印之實務技巧。學員將透過實作導向課程與最終成果發表,深化工具理解並累積設計經驗。
06月14日
13:00 = 導論:mesh概念
15:00 = mesh修改 與 weaverbird
17:00 = mesh 銜接 與 pufferfish
06月15日
13:00 = kangaroo 力學找型
15:00 = kangaroo 與 smocking pattern
06月16日
13:00 = 3D印表機切片工具解析
15:00 = 分組上機實踐
17:00 = 作品呈現與回饋討論
(1) 實驗性原型製作與AI輔助整合:本次工作坊透過 mesh 幾何與力學模擬的參數建構流程,成功引導學生進行 AI 圖像生成(如 smocking pattern)與參數模型的整合轉譯,進而實作具原型精神的 3D 列印成果。
(2) 參數化設計方法論研究:學員經由系統化的操作流程,從 Branch 結構管理、Weaverbird 與 Pufferfish 插件應用、以及 Kangaroo 力學模擬,逐步建立對參數化建模的深入理解。特別是在 mesh 幾何的進階操作與力學變形的模擬中,學生展現出高效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意應用潛力,顯示此類工具對建築設計實踐與研究的高度適配性。
(3) 教學成效評估:課程以半天為單元,安排逐步遞進的內容,從觀念導入、工具教學到實作操作,最後以成果展示與回饋討論收尾,整體教學節奏緊湊且富彈性。根據學員回饋,教學安排有助於概念內化與實作連結,特別是從力學模擬到列印應用的橋接,有效提升學生對數位設計流程的全貌理解。
(4) 跨域整合與設計思維養成:透過將 AI 生成圖像技術與參數化建模、3D 列印等數位製造流程串接,課程中強調從「圖像—邏輯—構築」的轉化歷程,培養學生在設計中結合科技工具的整合能力,深化其系統性思考與創新設計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