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特色

10446243_902282223121884_6980569392312130288_o.jpg

        本系教學團隊獲得校級與院級單位的支持,加上位於台北都會區內可以掌握的資源條件下,努力建構一個以建築設計教學為重點的系所。

        除了必要的改進措施,我們努力打造系所特色:

 一、建構以建築設計為核心,是國內建築設計師資最多,課程地圖最完整的科系。

 二、落實國際化的教學內涵,透過國際交換生擴展視野,英語評圖訓練同學的即戰力。

 三、電腦課程完整,累積二十年的教學與實作經驗,並逐步建制完整的「數位設計工廠」。

 四、擴展視野的設計教學活動,邀請知名建築師舉辦工作營。同時,建立後勤支持系統,透過出版與網站深化與交流教學成果。

 五、開啟多元的設計議題探討,透過主題工作室與自主學習的機制。

 六、連結全校各科系的資源,打造能夠面對未來挑戰的跨領域的建築整合想像。

 七、連結外在資源,關注當代環境,規劃完整的實務等課程,發揮都會區學校的特色。

建築系,作為一個專業科系,兼具有專業發展與學術發展兩項任務。

至目前為止,其具體成果之展現有下列幾個指標:

一、 積極投入建築設計教育,培養回應科技與社會挑戰的設計能力

        基於過去二十年對於建築設計教育的整備,在本系將逐步發展以建築設計為導向之建築教學,創造了一個以「實作」為主,理論為輔的教學環境,注入人文與社會方面的關懷,同時鼓勵學生發展跨領域之設計專長。

1. 面對全球的新科技與社會的轉變,本系積極與全校相關科系的合作,以擴大建築專業的發展面向。在以「數位化」與「設計學」作為平台的架構下,透過建築與工學的合作,有機會與電機系合作研發機器人與數位生產、與資訊工程系合作智慧型生活模式、與綠色能源科技合作探討未來的集居形態、與水環系及運輸管理系合作研究面對氣候異變下國土與都市規劃工作、與未來所合作探討老齡化社會的空間回應等等。

2. 每學年固定安排近30場次的專題演講,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本系傑出系友,蒞校舉行專題演講,闡述國內外學界與業界實務現況及發展趨勢,並藉由經驗分享與交流,期使理論與實務平衡,並建立學生正確工作倫理觀及提高學生對未來產業發展的眼界。40歲左右之淡江畢業留學返國之建築師表現最為突出,目前在國內建築界表現優異者眾多。

 

二、建構平台,凸顯畢業生之專業成就與專兼任教師的專業表現

1. 除了在校期間參與競賽而獲獎之外,畢業生不管是出國或是留在國內的事務所,40歲左右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淡江建築系畢業系友持續成為台灣建築相關產業界的領導者,表現相當突出。

2. 七零年代之後,台北市與都會區逐漸發展,本系專任教師有機會參與這個大都會的都市發展與都市設計相關工作,累積相當的經驗,包括台北是與新北市的都市空間體系、都市設計計畫的建構、空間解嚴後的首都核心區的規劃、大河遠景計劃、生態取向的景觀綱要計劃與各項地區性的都市轉型計劃。同時參與了鄰近台北都會區的淡水與宜蘭縣的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及多項重大工程之規劃顧問工作。 另外,系上老師也積極投入於都市社會改造工作,從「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的實際經驗,到921災後重建的參與,持續關注於原住民部落規劃設計等,這些持續的參與,已獲得相當成效,普獲各界肯定。

 

三、透過數位知識與技術的鑽研,深化建築的智能

1. 建構全系館的學習網絡:淡江建築是少數科系,可以讓每位同學都有一個專屬的建築設計空間,所以同學可以二十四小時使用系館,也因此發展出以系館為核心的生活世界。

2. 我們俱有完整的電腦課程,提供學生可以持續在數位化操作中累積知識與經驗。系館開放學生自行使用手提電腦或是架設個人電腦設備,進行電腦繪圖、圖檔分享、與出圖等各項作業。老師與學生皆可在課堂上透過網際網路取得更多的資源,對於學習與教學有莫大的助益。大二、大三電腦相關課程結合建築設計課程操作, 讓學生具備熟練的電腦技巧,大三開始,電腦輔助繪圖即成為設計與表現的重要工具。

3. 持續的數位化能力的提升:淡江建築使用軟硬體科技作為建築設計領域的開發一直站在領先的位置。2013年開辦了台灣第一次,結合機器手臂與建築設計討論的工作營。目前已經開始建制「數位工廠」整合既有的相關生產工具,成為老師與同學探索未來的機制。

4. 透過多種的網路平台,歷年的豐富的設計教學活動分想出來,包括各次的演講與工作營的過程與成果。在此基礎上,未來將架設建築線上學程,其目標有三,一 是推廣生活美學,對建築有興趣的社會大眾可藉著這個課程,學習與生活空間相關的知識,並且可以學以致用;二是提升專業教育內涵,針對有意繼續進修的建築技職學生以及大學生,提供高品質內容與互動模式,讓學生可以從單向學習進到自主問思;三是建立專題研究設群,針對當前重要且具前瞻性的課題,公共空間權、性別與空間、數位空間、氣候異變與都市設計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四、持續提升建築設計教學活動的多樣化與國際化,擴展學生視野

        隨著國際化與世界建築思潮的發展,如何擴展學生的視野是教育的積極目的。臺灣位在世界轉變的轉捩點上,有機會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1. 透過學校與系友募款的支持,淡江建築系從1997年首創長期持續邀請國外知名學者及建築師到本系舉辦工作營與演講,參與共同教學活動。來訪的建築師分屬於德國、荷蘭、奧地利、日本、美國、芬蘭、愛沙尼亞、新加坡、香港、英國、法國、印度與中國等等。例如2013年舉辦「崛起中國際年輕建築師工作營」邀請獲得國際知名競賽的年輕建築師來淡江進行工作營與研討會。

2. 二岸建築設計教育研討與深入教學經驗交流。本系連續三年有大陸知名院校來訪,進行建築設計教育的深入交流活動,包括南京大學建築系與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建築系等。可以證明淡江建築在建築設計教學的累積與成就。 同時在2011與2014年將舉辦「海峽二岸建築院校學術交流與學生設計工作營」將邀請大陸八所台灣八所建築院校進行交流活動。

3. 從2003年開始,為了充實設計教學的師資,每一年有二位客座教授加入本系的設計教學團隊。目前為止包括:加藤義夫(Yoshio Kato;日本籍,綠建築專家)、卡馬可(Marco Casagrande;芬蘭籍,前衛建築),平原英樹(Hideki Hirahara)、荷叟(Sand Helsel)、烏甫(Ulf Meyer)等。除了教學也擴展淡江建築與世界連結的能力。同時,在2005年邀聘特約講座教授渡邊誠(Makoto Watanabe;日本籍,數位建築)於碩士班密集講授「誘導式設計」。

4. 建立國際姊妹校交換生機制。目前已有學生前往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USA),美國加州理工婆摩納校區(California StatePolytechnic University,Pomona)與西班牙聖保羅大學建築系(San Pablo CEU University,Spain)進行交換生交流計畫。在大陸方面的交換生包括同濟、天津與福建大學建築學院。

 

五、鼓勵學生將設計帶到生活世界,體會動手改造世界的專業能量

        近年本系利用暑假期間,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創作活動,例如:92年「宜蘭童玩節-樹屋 」;93年「宜蘭童玩節-風的裝置」、 南投山區與謝英俊建築師共同進行協力造屋工程、「皮層台北--特洛伊「鐵」馬屠城記」、「第二屆台北市公共藝節」策劃;94年「宜蘭童玩節-河岸地景藝術」、參與高雄衛武營「第3屆台灣設計博覽會」。 同時長期支援淡水地區發展創意城市的工作,參與淡水地區校園空間改造(淡水國小創意校門、石門國小樹屋)、都市空間改造、古蹟聚落經營與國際環境藝術節等活動。之外,2013年本系同學李承翰獨立協助老人改造住屋,社區營造課同學協助台北舊地貌住屋改造、紹興社區環境調查等等,透過將設計帶到生活世界,協助弱勢者的居住處境,獲得社會注目。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