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vilion

2_2.jpg

設計者:黃浩

設計說明

我所選擇的基地位於校園斜坡與水源街的交會處,是水源街學生進入校園的一個重要入口,我希望藉由我的pavilion 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個代表校門的精神標誌並且藉由((聲音))達到轉化心情的功能。 我經由分析發現這個地點是一個連接校園外部與內部的過度帶,擴大範圍來看,它是基地範圍裡離未來輕軌範圍最近的校門地點,所以它是一個很有潛力在未來十年內開發成新的校門地點。經由視線分析,自水源街右側的人會被灌木叢擋住視線,左側的人視線也會被榕樹影響,所以((我希望在視線有限的範圍下能用聲音來吸引人們))。在周遭噪音分析上,我發現這個地點在不同時間都處於一個高分貝的狀態,並且聲音種類複雜,我不希望藉由((更大的聲音蓋過,因為這樣可能形成噪音)),我希望它是能夠發出自然和諧的聲音提醒人們準備轉化心情進入校園。

所以在我的設計上,第一部分機能是((校園資訊展示)),會有影片及海報告訴學生校園新的資訊,第二機能則是播放音樂舒緩心情提供休憩避雨的地方。外型操作手法上,我想藉由((本身的結構來發聲)),我發現圓形內部反射的聲音最強烈,並且必須由小至大最能達到擴音的效果,我藉由模型討論不同的聲音向度,有一次性反射和轉向反射,我選擇轉向反射繼續發展。再來我希望它是藉由自然環境發出聲音而不是使用設備,所以我改造地形,引入生態,在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生物的自然聲,下雨天不同程度大小也會經由水池發出不同聲音。最後在sketch轉化上藉由我觀察到的皮層轉化到地形的形狀上,共生關係應用在水泥地和木頭地板的接合,樹的草叢的皮層轉化到吸音結構上,以上。

Photo Collection

2_15.jpg
2_13.jpg
2_11.jpg
2_8.jpg
2_7.jpg
2_5.jpg
2_4.jpg
2_3.jpg
2_1.jpg
 回上一頁